当前位置: 首页 >> 装修资讯

池州农村二层楼老房装修改造迎难而上以新换

2024-10-10 来源:饰装装修资讯网

走进池州府儒学广场,沿着近500年历史的大成门城墙向东走,就进入了古城墙遗址公园。“水屈曲环绕,而三面峰峦排戟拱向,中挹秋浦之秀”,曾经的城市辉煌和历史纵深感在这里俯仰皆是。

这一区域内的府学社区历史文化悠久,承载着老城记忆,但在岁月的洗礼中,很多小区因使用年限较长,配套基础设施老旧且不够完善,逐渐失去了往日光彩。

2021年,一轮以“政府提供菜单,居民自主点菜”为特色的老旧小区改造行动在此展开。原本老旧斑驳的街巷和房屋,颜值悄然提升,人居环境同步改善。在共商、共享的微更新过程中,保留的不仅是原汁原味的老街巷肌理,还有与原住民共生的烟火气。

“今年全省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247个,其中涉及池州的有168个,截至目前,第一批33个小区的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年底前将会完成主城区78个老旧小区全部改造任务。”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在众、断之在独。”合力完成“老旧小区改造”这份命题作文,时代是出卷人,基层干部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老旧小区改造,是否成功,是否让居民满意,决定权在群众手中。作为投身其中的基层干部,应如何在统筹推进工程进度,严格把关工程质量的同时,对居民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存在的疑问和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同时积极采纳居民的合理化建议,这是一场实战的考量,也是一次民心的检验。

4月26日池州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正式动工(胜利新村)

改造后的胜利新村一角

改造后的胜利新村鸟瞰

28天,28趟

时隔5年,中铁四局员工蔡云再次来到了池州。与2016年接受组织安排参与池州市海绵城市工程项目不同,这一次,他主动报名要求参与中铁四局池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项目。甚至来不及回家一趟,在结束了中铁四局在南京的项目之后,蔡云直接奔赴池州投入到老旧小区改造一线工作当中。

正式进入社区前,蔡云的脑海里预判过很多未来可能发生的现实问题:老旧小区究竟如何去改?居民不理解怎么办?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该如何应对?

以往丰富的工程经验能够为蔡云提供很多种完美的解决方案,但真正在与居民接触的过程中,经验往往不再起作用。“除了耐心和坚持,别无其他。”蔡云说话慢条斯理但是却很洪亮,“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老人家打交道,我得说慢一点,音量调高些,这样他们听得清楚,也方便和我沟通。”

主城区78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里,蔡云认领了25个。距离中铁四局三分部办公点最近的府学社区和永胜社区是蔡云每天的必“打卡”之地。除了肩负起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蔡云更为迫切的任务则是联同属地社区工作人员一道,切实解决居民与改造工程之间的矛盾,认真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

第1天,第2天,第3天……今年9月3日以来,整整连续28天,蔡云的第一站都是位于府学社区的老环保局宿舍。

这栋始建于80年代的老住宅楼分为楼房和平房两个部分,改造内容包括对原有院落路面及地下管网进行破碎重建。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突然要被改造,居民们本能产生了一种不适应感,乃至于工程机械作业进场改造地下管网时遭遇到居民的抵触。

抵触最强烈的,是一位今年已经74岁的机电公司退休职工王阿姨。与施工方的裂痕其实早在改造前期就已经产生。“我担心地下管网改造可能让前面店面的污水排入到我们家中引起堵塞,我给工程队提供了很多细节上需要注意的问题,但没有人在意我的建议。”王阿姨说,后来大家索性就拒绝沟通,王阿姨就此不同意施工项目从家门口经过。

蔡云接到与王阿姨进行沟通的任务时,王阿姨对施工方的信任值已降至冰点,再去硬闯并不是明智之举,索性开展一场时间拉锯战,慢慢去攻破王阿姨的心理防线。

指挥部现场解决王阿姨所提问题,化解矛盾,推进施工

蔡云首先找到了市住建局李建,让熟面孔去打消王阿姨心中的顾虑,这只是“策略”的第1步。在逐步取得信任以后,蔡云向王阿姨阐释了他对于历史遗留排水问题的解决方案,即在店面口建立沉淀池,将污水进行三级沉淀,从而不会影响到公共排水系统。

在蔡云的极度耐心之下,王阿姨的“不可能”最终变成了同意进户改造。28天,登门28趟,环保局宿舍楼地下管网改造总算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因生存而选了这个职业,为此份职业飘落到这座城市,现在是越来越喜爱这座城市。”这段话出自蔡云近期的朋友圈,这位说话声音洪亮、皮肤黝黑、日行3万步、和居民打交道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没关系,您放心”的湖北小伙,用双脚丈量着城市更新的温情与厚度。

居民向工程建设指挥部赠送锦旗

“独居老人应该体面地住着”

桂英的一天,从“巡街”开始。北临百牙路,南接池阳路,西至长江路,东抵翠柏路,这位“80后”社区党委书记所管辖的府学社区面积约1.1平方公里。

自今年年初,桂英开始负责府学社区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府学小区基本上都是80年代初建成的单位宿舍及还建楼,污水排水设施老化,全部是破损的铸铁管,屋面存在严重的漏水问题,小区道路有积水问题,外墙渗水严重,消防设施匮乏,违建多达20余处,拆违工作量巨大。

老旧小区治理,牵扯出很复杂的群众关系构建以及群众关系维护。社区基层干部的角色不可或缺,正是因为有了以往的群众工作的基础,将信任建立了起来,才得以再去推动社区的其他工作。

桂英将自己比喻成一座桥梁,一头连接着居民,另一头连接着职能部门。绝大部分时候,她收到的来自居民的诉求都是合理的,她会将这些诉求整理在案,一件件上报给市住建局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再将反馈告知给居民。

众所周知,拆违是一件费力劳心的工作,工程全面开工前,桂英的任务就是对目标拆迁户进行不断回访、劝说和沟通,以期达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拆除3间自建小柴屋是府学6号院的拆违重点,房屋主人江伯恒却迟迟不同意施工方进场施工。“他希望我们能够先将他院子后面的3棵树给砍了,”桂英说,砍树并不属于社区的职责,但受到这3棵树影响的13户人家都有强烈的砍树意愿。“咱们社区资源有限,在我进行前期的铺垫沟通之后,再由施工方进场免费砍伐树木,施工方在作业的过程中存在的沟通难题我都会去协调解决。”

沿着羊肠小道径直向府学小区最深处走去,府学34号院就是独居老人钱学莲所住之地。一般在白天,几乎看不到这位城市拾荒者的身影,来回跑了好几趟,桂英摸索出了老人的行动轨迹,每到中午12点,老人就会挑着小担子返回家中,担子里装满了从城市各处拾掇回的“战利品”。

改造方案中,老人家后面的空地需要规划一处公厕,老人的家是施工的必经之处。性格孤僻的老人始终拒绝沟通,情绪波动起来,她甚至会用双手捶打自己的胸口,以此来威胁工作人员,老人表示不仅要得到补偿违建部分,还需要提高低保标准。因此,拆违工作一度暂停。

吃了几次闭门羹之后,桂英开始改变策略,她找来老人的女儿一同去劝说老人配合工作。情感加持再进行国家法规政策宣传,老人第一次同意答应拆除。可是第二天,当桂英再次上门沟通时,老人却矢口否认,再次不同意施工队进驻。等待老人情绪稳定后,桂英搀扶着老人坐了下来,轻拍着老人的后背,不厌其烦地讲解国家政策以及拆违带来的相应好处,这样的思想工作前后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老人终于松了口。

“独居老人更需要有一处体面的居所。”桂英是这样承诺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这些鸡毛蒜皮、不足为道的小事,才激活了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足够专注、足够认真、足够细腻,让桂英的工作价值得到了释放。

供电新村

从成为朋友开始

10月19日,一面锦旗送到了老旧小区改造指挥部。“为居民之所想,做居民之所需。”当市住建局李建接过这面锦旗,看到上面这几个字时,李建最先想到的还是环保局宿舍的王阿姨。

在前期小区施工沟通未果的情况下,王阿姨直接走进了李建位于市住建局办公大楼的16层办公室。供水管道如何更换、燃气管道如何进户、道路及雨水如何排污……在仔细聆听了王阿姨反映的问题后,李建放下了案头的工作,带着王阿姨一同回到了环保局宿舍改造现场。

胜利新村

在李建的协调下,中铁四局施工团队尽量满足了王阿姨提出的需求,她所担忧的问题也一件件得以解决。隔天,李建再次接到了王阿姨打来的电话,“我以为又要反映新的问题,结果王阿姨问我什么时候去她那,非要请我喝杯水,”李建为之动容地说,“只要你真心为群众解决问题,群众就会把你当成她自己的家人。”

9月26日,李建如往常一样前往府学社区了解施工进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小区改造过程中被忽视的问题暴露了出来。

住在观音寺附近的居民发现,由于之前改造拓宽的路面,雨水量一旦过大就会蔓延至居民家门口,无法及时排出,看到这个情况后,李建目测了居民家门口的大概长度,并当即和在场的施工团队进行沟通,“等雨停了,就给你们装上联排雨水沟。”李建向居民承诺,“你们放心好了,肯定帮你们解决好这个问题。”

与此同时,家住观音寺对面的曹师傅看到李建来了,熟络地和李建打起了招呼。此前,因为铺设沥青道路影响出行的问题,李建多次上门进行协调沟通。

“按照原有的设计,为了满足消防通道的要求,沥青道路的宽度为4米,而曹师傅家门前道路很窄,最窄的地方只有4.2米,老人家担心道路离自己门前太近,没有缓冲的区域,出门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李建解释说,最后商量的结果就是把沥青道路调成3米宽,剩余的道路用人行道砖共板铺设,这样既保证了住户的出行安全,又满足了发生火灾时消防车顺利进入。

尽管有了前期的沟通协调,等真正施工期临近,曹师傅仍旧很担心。“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多次向他解释,但他还是找我确认,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他只相信我。事情得到了解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真心扑到老旧小区改造一线,一个片区改造完成后,我多了很多这个片区的朋友。”说到这些时,李建会心一笑。

集合了拆违、整治、工程建设和物业管理为一体的老旧小区改造,多方力量的参与至关重要。正是因为有了蔡云、桂英、李建这样的基层干部,不胜其烦多次上门疏导沟通,积极解决群众实际问题,逐个击破改造中难啃的“硬骨头”,老旧小区改造才能不断得以顺利朝前推进。他们见证了老旧小区“破茧成蝶”的每一个关键时刻,置身于这场时代赋予的复杂命题中,基层干部一直在路上。

养生保健指南官网

赢未来杂志

现代经济信息

财富生活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