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城花园里养狗好吗法律修订座谈会开进社区
2024-07-31 来源:饰装装修资讯网
7月14日下午2点半,江苏省市容条例修例座谈会开进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街道颐和路社区,人大代表、商户居民、城管环卫等20多人在社区协商议事厅围坐一桌,聊起身边市容环卫“二三事”,现场讨论热火朝天。
此次修订是对市容条例一次全面修改,条例修订草案重新明确市容环卫责任、市容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多个方面内容,也对市容环卫领域的新问题作出具体回应。“立法民意征集就是为了广泛听取民意,让修法最大程度反映民意。请大家敞开来谈,多谈问题。”江苏省司法厅立法一处处长滕天云简单开场后,参会人的话匣子纷纷打开。
“比如说信鸽吧,不少人喜欢在老房屋顶搭棚子,养几只信鸽,但是小区居民晾晒的被子经常挂着鸽子粪。投诉的不少,问题一直解决不了。”南京市鼓楼区人大代表、宁海路街道山西路社区党委书记姚丽萍建议,条例修订时应该明确更具可操作性的条款。
“确实是!小区里有人贴小广告、乱刻乱画,即使抓到人,也很难处罚到位。违规成本低,我们后续处理成本却不小。”银城物业城市更新区域总监花春停一肚子苦水。他说,银城物业负责鼓楼区300个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他们日常接到的投诉主要有三类:宠物随地大小便、流浪猫、小广告。大多时候,物业只能说服、教育,但同样的问题照样发生。
“狗有警察管,那猫呢?”现场的一句玩笑,也引发了大家对这一管理空白的担忧。有参会者反映,不少居民喜欢定点喂野猫,老小区角落里经常聚集上百只猫,猫便、异味影响环境卫生,但一直没有人管。
自称“猫奴”的英国月巷儿童书店负责人卢女士插进来建议,加强宣传引导,对流浪猫狗进行救助,立法上可以引导公益组织参与。“不用凡事政府包揽。”
其实,城市不少细节让人习以为常,又往往和美好环境格格不入。公共道路上,“牛皮藓”层出不穷、污水倾倒、烧烤摊乱摆乱放;小区里,养狗不牵绳,私挖鱼塘、地下室……这些问题如何长效破解,既考验立法者的智慧,也是城市治理中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加大处罚力度能否解决难题?不少参会人士表示,加大处罚提高违法成本是一个方面,但城市管理更应该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兼顾民生和市容,既要在源头上立可用之法,又要在善治上绵绵用力,以绣花的细心、耐心和巧心,打通城市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罚还是疏,草案新增“垃圾分类”一章就引发了热议。有参会者提出,他最近注意到小区里分类好的垃圾收集时经常混装,不少市民垃圾分类自觉性也弱了。“垃圾分类不能搞一阵风。建议立法加大教育处罚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但现实问题也不少。“垃圾分类存在人员配备不够、资金保障跟不上的问题。”宁海路街道一位城管工作人员说,很难保证一个垃圾分类点上有一个“桶边指导员”。还有参会者反映,夏天厨余垃圾味道大,要人特地把厨余和盛装的垃圾袋分开扔,本就不合理。
“市容条例修订与老百姓利益直接挂钩,大家迫切需要一部有力度、有温度的法规。”年过七旬的退休教师王群烈说,垃圾分类工作量很大,费用谁来承担,法规里是不是应该明确对“桶边指导员”的资金保障和奖励机制,让他们安心做好服务。
“城市要变美,要多从细节处下功夫,主管部门和相关方协调沟通很重要。”卢女士说,她的书店在水木秦淮街区,这里是一个开放式街区,也是南京的文化地标。她喜欢在店门口放几张桌椅,供客人喝咖啡闲聊,但经常被生硬地要求把桌椅收进店内。她建议,搭建商户和主管部门间的桥梁,以委员会或管理小组形式定期沟通,以更加灵活的机制让城市更美。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倪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