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装修流程

乐至家装公司装修案例痛心高堂悲白发妻儿尽

2024-12-06 来源:饰装装修资讯网

“牛萌萌吸毒被抓,第一次被媒体曝光时,本人否认,并翻白眼”,当黑夜已经退去了它的色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的时候,鸟语在耳边愉悦响起,我打开今日头条,就看到了这样的热点新闻。

昨天,才写了一条与吸毒有关的微头条。6月23日上午10半左右,四川乐至县林建,因2年前吸毒后故意杀害亲生父母及女儿,并连伤6人,以故意杀人罪被执行死刑。

写完了微头条,脑海里一直回旋着一首歌:“高堂悲白发,妻儿尽揪心……”,心里默念着:“37岁,曾当过兵的你,到底是谁毁了你?”

答案不言而喻:毒品。作为学校一名负责禁毒宣传工作的中层领导,前天,我才完成了一份六月份的禁毒宣传总结。6月23日,我区以“健康人生•绿色无毒”为主题,开展了6•26国际禁毒日师生线上禁毒宣誓活动。全区600多个班级,超过三万名师生参加,起到良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每年,每所学校每个月都会开展形式各异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禁毒教育从娃娃抓起,如此密集的宣传教育,依然挡不住一部分人迈向毒品深渊的脚步。

近日发布了《2019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9年底,中国现有吸毒人员214.8万名。其中滥用冰毒人员118.6万,占55.2%,冰毒是我国滥用人数最多的毒品;滥用海洛因80.7万名。

吸毒人员的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是数据仍然很庞大,令人震惊,染上了毒品就是走上了不归路,为什么吸毒屡禁不止呢?

一、辨不了的毒品

这是我们学校禁毒宣传室里的毒品模型,这些看起来分明就是零食QQ糖,奶茶的东西,你相信它就是毒品吗?

当你的朋友递给你一瓶香喷喷的奶茶时,你会想到他可能是毒品吗?当同学向你展示一类有趣的邮票时,你随意地用手一摸,你会想到自己已经染上了毒品吗?

目前,新类型毒品不断出现。如含LSD 成分的 “邮票”、向学生兜售的“聪明药”以及逐渐蔓延的“0号胶囊”、“G点液”、“犀牛液”等色胺类物质,品种五花八门。

我国已列管431种毒品和整类芬太尼类物质,有的变换包装,伪装成食品、香烟等模样,如“奶茶”、巧克力形态的毒品;有的是未列管的毒品替代品,如号称“改良K粉”的氟胺酮;还有新精神活性物质作为第三代毒品,如合成大麻素“娜塔莎”等等,花样不断翻新。据国家毒品实验室检测,全年检测出新精神活性物质41种,其中新发现5种。

曾经听说一位大学生和朋友一起到k房里唱K,他把喝剩的半瓶饮料放在桌子上,转身上了厕所,回来之后继续喝,没想到这么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竟然让他从此染上了毒瘾。

二、禁不住的好奇心

有一部分吸毒的人员,当她第一次吸上毒品的时候,她可能是无意识的,被骗的,就如上文所讲的,这位大学生,他就是在无意间染上了毒瘾。

可仍有一部分人,特别是青少年,总是禁不住好奇心,抱着“吸一口,没什么事”的想法,开始吸毒。

在我国吸毒人群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比例竟高达77%,而且他们初次吸毒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0岁,16岁以下的吸毒人数更是数以万计。吸毒人群的低龄化正在成为一个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

17岁的阿珍是名“毒龄”2年的青少年,据阿珍说,她父母从她13个月时就离异,她被送给一对不会生育的夫妇,七岁那年,继母生下了弟弟,从此对她不理不睬,她成了家里的小保姆,受尽许多委屈。

小学毕业后,她跟着在歌舞厅认识的朋友们离开了家。有一天,她见几个朋友躲在一个隐蔽角落里抽烟,仔细一看,发现他们的抽法很奇特,于是她凑了上去,学着他们的样子狠命抽吸了一口,她说,那一刻她感觉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

15岁的阿兵,因年幼母亲病亡,父亲忙于生计无暇照管他,从7岁起,阿兵模仿大人们抽烟,并以之为荣。14岁辍学的他,后来,结识了村里做餐饮业的“大哥”,当阿兵发现大哥是“白药仔”时,他不但不以之为忤,相反还认为这是“酷”的表现。去年,阿兵趁大哥不在家,偷了一点“白粉”,“开禁”尝了新,从此成了一名“小道友”。

青少年吸毒往往带有以下几个原因:1、盲目好奇

2、爱慕虚荣,赶时髦

3、追求刺激和享乐

4、无知和轻信

5、交友不慎

无论哪种原因,都与他们的年龄特点相符,喜欢追求刺激,具有强烈的叛逆心理,无知无畏,模仿力强,自控力差,加上无心向学,文化程度低,往往容易被周围的不良青年所影响,从而走上吸毒的道路。

三、戒不了的毒瘾

曾经有部电视剧讲到,有一个戒毒所的女警察,不相信毒品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觉得自己意志力坚强,一定能够戒除毒瘾,于是决定以身试毒,可现实很打脸,她戒毒失败,成了一位地道的“瘾君子”。

当人吸毒的时候,刚开始时,表现为亢奋,像打了鸡血似的,有时会出现幻觉。毒品能够给人带来短暂的兴奋感,有抗疲劳的作用,使人精神振奋、清醒、机敏、话多、兴致勃勃、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工作能力提高,长时间工作或学习无疲劳感、无饥饿感。

可当毒瘾发作的时候,所有美妙的感觉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全身莫名地发冷、发抖,痛苦难耐,身体里有被虫子抓咬般痛苦。毒瘾发作时会打哈欠、流鼻涕,如果拿不到毒品的话,甚至痛苦到用头撞墙。

正是其极端的反应,让人欲罢不能。听吸过毒的人讲,戒毒最难的不是戒掉毒品,而是戒掉“心瘾”,毒品对人的控制,不仅仅限于身体,更可怕的是对人的心理、精神的控制。

我们村里有一位先后进入戒毒所十几次的青年。这是一位看起来老实巴交的人,从外表上看,根本想不出他会吸毒。据他的老婆讲,他之所以难以戒掉毒瘾,因为每次戒毒回来之后,总有毒友来找他,跟他讲述吸毒有多么的美好,使他的“心瘾”发作,从而走上复吸的道路。

这只是千千万万吸毒人员中的一个小例子,染上毒瘾后,能戒毒成功的人,少之又少,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四、救不了的人生

吸上毒品,无疑走上不归路。那些吸毒的人为了能够筹到毒资,几乎无所不做。欺骗家人,榨干父母的血汗钱,卖掉了家中的贵重东西,赌博、偷窃、故意伤人,故意杀人等等事情,屡出不穷。

吸毒14年的阿海,14年前,一次跟别人打架斗殴,被砍成重伤,又不敢上医院,手臂上钻心的痛,让他彻夜难眠。朋友送来海洛因,说是能止痛的。阿海吸了一口,他说“当时我就感觉整个人飘飘然了,手上的伤也不痛了”。

14年间,阿海卖掉了3套价值不菲的房子,失去了当年自己曾从事的家装生意,从衣食无忧的老板变成了高墙之内的戒毒人员。最狼狈时,他不得不放下面子,变卖自己唯一值钱的手机,在被拒后一口气喝下黄酒与白酒,醉倒在家中。

如今快50岁的他,尚未成家,父母年迈,他悔不当初。

阿海是众多吸毒人员当中的一个例子,四川乐至县的林建,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18年3月18日凌晨,吸毒过量的陈建开着车一路摇头晃脑,从成都开回老家回澜镇。一条平时开一个多小时就能到的路,他开了10个多小时。

他一路自言自语,颠倒错乱,精神亢奋,晚上到家时已经是10点左右。吸毒后产生被害幻觉,凌晨提起一把菜刀,上楼杀死了自己的父母,面对6岁女儿的苦苦哀求,他也没放下手中的刀,把亲生女儿也杀死了。

然后又杀了楼下狂吠不止的狗,第二天,跌跌撞撞,连伤了六个人,为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一个人一旦染上了毒品,人生变成了灰色,能够摆脱毒瘾,走上正道,那是最好不过,可是有多少人能这样呢?看着一个个悲剧的发生,看着一个个家庭的破裂,真是令人痛心!

如今有不少明星也深陷“毒渊”中,成了吸毒的主流。据统计,在我国214.8万吸毒人员中,以外籍人员、有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人员及演艺人员为主。有不少知名明星因吸毒而锒铛入狱,比如高虎、房祖名、柯震东、毛宁、傅艺伟、王学兵、满文军、孙兴、莫少聪、谢东、张一白等等。

作为公众人物,更应传播正能量,远离毒品,树立正面榜样。

写到这,天已大亮,窗外知了的叫声此起彼伏,我深深叹了一口气,不自觉唱起了《全民禁毒歌》:“一口毒品毁追求,双手努力付东流,三代受累家遭殃,四体不勤且知羞,五内如焚无尽头,六亲不认亲情休,七步之才亦枉然,八方浪荡终成囚……”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警醒。如果你不愿意“高堂悲白发,妻儿尽揪心”,那么,请认清毒品的危害,洁身自好,谨慎交友,自觉远离毒品,给自己一个绿色的人生吧!

保健文汇杂志社

四川水泥投稿

现代食品

中国商论杂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