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装修流程

环渤海国际公寓养狗怎么样文明养犬引发社会

2024-07-31 来源:饰装装修资讯网

原标题:文明养犬引发社会关注,市民强烈呼吁:“别只顾自个,想想大家伙儿!”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记者 魏伟 实习生 刘辰星)违规养犬、犬只扰民、烈犬伤人、狗粪破坏环境等问题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热点。文明养犬,体现着犬主人的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

据《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城镇养狗人数已经达到3390万人。如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生活小区、广场公园等地,经常能看到狗的身影,而涉犬事件也随之增多。

浙江省杭州市某小区的一对母女到顶楼收衣服时,遭到4条狗围攻。事后,有关部门对咬人的斗牛犬执行了注射死亡处理,责令狗主人将其余犬只迁往别处饲养,并对其罚款3000元至5000元。在网络搜索引擎输入“犬伤人”的关键字,此类事件多不胜数。

记者随机采访了我市多位居民。带着孩子外出散步的姚女士说,现在小区里养狗、遛狗的人很多,有的遛狗不牵绳,有的养的是大型犬,每次和他们擦肩而过,总会心惊胆战。“有一次,两条狗在电梯里打起来,孩子紧紧抱着我,很害怕。我也担心狗失控伤到我们。”李先生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遭遇。一次他穿越小区旁的一处绿地时,突然在矮树丛中窜出一只没拴绳的大型犬,从面前快速跑过。“当时吓我一跳,也不敢动了,怕被咬到。这种狗就应该禁养,发狂攻击人时,连狗主人都控制不了。”张女士曾和一位养犬人士发生过争执,原因就是宠物犬乱跑乱叫,惊吓到了孩子。“养狗的人会说自己的狗不咬人,那是不咬它熟悉的人,谁知道它什么时候发狂,伤害到其他人,狗伤人的事儿真不少。”张女士说。

其实,市民关注养犬问题,焦点不仅在犬伤人,还关注犬吠扰民、粪便污染环境等问题。市民孙先生说,在小区及附近道路遛弯儿时,不时会看到狗的便溺。“太不卫生,也太不负责任了。影响环境,也影响心情。别只顾自个,想想大家伙儿!”孙先生说。

据了解,5月30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河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于9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明确规定,携犬出户不束犬链,携带导盲犬以外的犬只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由公安机关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处警告,并处罚款。

针对不文明养犬行为,很多城市已经开始着手破解管理难题。

6月1日起,石家庄集中开展不文明养犬行为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遛狗不拴绳、粪便不清理、一户养多犬、违规饲养大型犬烈性犬四种违法行为,集中进行处罚。此外,石家庄市荣景园小区还建起了“宠物公厕”,方便业主遛狗,清理粪便,逐渐提高了业主对养狗问题的重视,规范了养狗行为;石家庄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将网络管理引入养犬管理中,改变了以往层层上报的办理模式。

为规范狗主人的养犬行为,治理不文明养犬现象,山东济南推出了“养犬积分制”,主要包括:外出遛狗时不拴狗链,一次扣3分;不办理养犬登记证年审,一次扣12分;狗扰民第一次,扣3分;第二次扣6分;第三次扣12分。养狗人信用等级为12分,被扣完12分,民警将暂扣养犬登记证,养狗人学习文明养犬知识合格后,发还养犬登记证。

西安去年发布“最严养狗条例”,规定:对于犬主出现遛狗不拴绳、不携带养犬登记证等违规行为,第一次查处批评教育;第二次依法进行处罚;第三次直接拉入“黑名单”,吊销养犬登记证,5年内不得再次养犬。

据悉,《唐山市养犬管理条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对犬只免疫、检疫和登记,养犬行为规范,犬只诊疗和经营规范等均有明确规定。

管好自家的犬只,不给他人带来不便,是最起码的文明素养。文明习惯的养成,需要规则的约束,也需要管理之手的助推。破解不文明养犬问题,不仅需要整合各部门监管职责形成监管合力,还要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力量,这体现着治理体系的“密度”,反映着治理能力的“精度”,检验着治理措施的“力度”。文明养犬,是一个从“立规矩”到自觉“守规矩”的过程,最终的目的是让城市更美好,社会更和谐。

大众文摘

佛山陶瓷期刊

时代汽车官网

时代汽车期刊官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