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白色奥运会冬奥百科1932年普
2024-07-22 来源:饰装装修资讯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怀晓
1932年2月4日-2月15日,第三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本届冬奥会东道国向56个国家发出了邀请,但当时正值经济危机席卷世界各国,因此,应邀参加的只有17个国家252名运动员,其中女子21人,男子231人。
其中,美国和加拿大运动员数目最多,几乎占参赛选手总数的一半,而欧洲一些冰雪发达国家,只派少数运动员参加,中国第一次派队参加。总的来说,无论从参加国家还是运动员的数目看本届规模都要比上届小。比赛项目也变化不大,只将有舵雪橇5人座改成了4人座,另增了一项双人座雪橇赛,取消了上届的冰橇赛。比赛项目总数仍为4大项14小项,表演项目为冰上溜石和女子速度滑冰。
本届速滑项目取消了全能,只保留了500、1500、5000、10000米4项,比赛也只记录了冠军成绩。美国的约·谢伊(500、1500米)和欧·贾菲(5000、10000米)均分了这4项金牌。欧洲只有挪威两名选手贝·埃文森和伊·巴兰格鲁德各得了1枚银牌。但是,美国却遭到了欧洲人的讥讽,认为他们是依靠欧洲选手不习惯的竞赛方法取胜。
花样滑冰是在室内冰场进行的,首先进行自由滑,然后是规定滑。男子单人滑中,奥地利23岁的卡尔-舍费尔获冠军,上届的冠军35岁的瑞典名将格拉夫斯特隆屈居亚军。女子单人赛时,上届的冠军挪威的海妮以优美的舞姿赢得了7个裁判的最高分,获冠军。女子单人赛中,英国塞西莉娅-科莱奇得了第八名,她刚11岁零两个月,是参加冬季奥运会年龄最小的运动员。有趣的是,双人赛中获第七名的美国人约瑟夫-萨维奇,年已53岁,是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可以说是科莱奇的奶奶这一辈人了。
山镇普莱西湖的天气也是变幻莫测的。18公里越野滑雪时,气温突然升高,使冰雪迅速融化,加之这年降雪很少,滑道只剩下薄薄一层冰雪,比赛不得不在极其复杂和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瑞典选手斯文·乌特尔斯特罗姆和阿克尔·维克尔斯特罗姆分获了冠、亚军。东道国最好成绩只是第二十三名。
各项比赛都快结束了,但有"马拉松"之称的50公里滑雪仍在等待老天爷发善心。人们起初期待天气变冷,但希望落空了,后来甚至下起了雨来。原先安排的滑雪路线已无法使用,组委会不得不临时找了一块大的林间地带于2月14日进行了这项比赛。它的实际距离为48.239公里。在18公里赛中获得铜牌的芬兰人维里-萨克宁夺得了桂冠,而夺标呼声最高的另一名芬兰选手瓦伊诺-里卡宁以20秒之差屈居亚军。滑雪中另两项冠军被挪威夺得。比格尔-鲁德在跳台跳雪赛中取胜,上届冠军格勒图姆斯布罗腾这次又蝉联了两项全能冠军。
天气变化也迫使雪橇比赛改期。原计划在2月8日~9日举行的双人雪橇赛由于大风雪不得不顺延一天,而第二天大风雪影响更大,致使4人雪橇赛延至闭幕(2月13日)后的2月14日一15日才举行。美国获得了这两项金牌,在冬夏季奥运会上均获金牌的惟一选手美国人爱-伊根(1920年拳击冠军),就是在本次4人雪橇赛中夺冠的。
冰球仅4个队参加,比赛为双循环制。美国、加拿大都较轻松地战胜了德国队和波兰队。美、加交锋时,第一场美国以1:2败北。关键性的第二场比赛使本届运动会进入了高潮,仅有3000座位的冰场一下子涌进了7000人。起初,美国以2:1领先,但不久加拿大就将比分扳平,直到终场哨声吹响,双方都再无建树,加时赛仍未使场上2:2的比分改变局面。加拿大连续第四次拿下了冠军(包括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冰球赛)。
本届冬奥会于2月13日正式闭幕,因受气候影响,比赛至15日才最后结束。因此本届会期为2月4日至15日,不以闭幕日为结束期。最终,东道主美国获6枚金牌、 4枚银牌、2枚铜牌,位居第一;挪威退居第二,共获3枚金牌、4枚银牌、3枚铜牌;瑞典列第三位,获金牌1枚、银牌2枚。